而「他者」則象徵女性或價值觀與這個本體論自我炯異的個人和空間。
台中石岡驚傳水井棄嬰命案,一名謝姓男子得知女友懷孕後,希望女友拿掉小孩,女友拒絕後,兩人分居,謝男事後得知女友仍在租屋處產下男嬰,卻因不明原因死亡,謝男竟將屍體拿到自己租屋處後方水井丟棄。台視新聞/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網路中心。
時隔6個月後,謝男因良心不安主動投案,警方訊後將人移送地檢署偵辦上午他到警局時,向社會大眾鞠躬致歉,但也強調自己的本意是好的,沒有惡意,只是不知道會有這麼多人響應。至於現場有人撿到的錢是玩具鈔,網紅強調,那是別人發的,自己發的都是真鈔,也不認識發假鈔的人,不多做評價。他也透露,以後還會繼續發錢,但會規劃更好方式,已洽談孤兒院、流浪動物之家,要以合法合規方式發錢,絕對不會再有這次類似的行為,自己深感抱歉。責任編輯/陳盈真。
而結束約談後,對於造成困擾,網紅Mr.R再次致歉,被問到發起活動的原因,他解釋,是學習美國網紅,希望帶給大家小確幸,而且第一次預告要在信義區發紅包時,只有10個人來,都沒有發完,沒想到昨晚來了這麼多人,深感抱歉。一名在IG上擁有16.1萬粉絲的網紅Mr.R,昨晚預告要到台北市信義區發起「撒錢活動」,大撒10萬元千元真鈔,導致晚間11點多,活動現場湧入3000位民眾擠成一團、爭先瘋搶,傳出有人跌倒,目擊者直呼現場宛如韓國「梨泰院」事件翻版。總的來看,北方人比較有優越感,比較有理由瞧不起南方人。
而冒險是逃亡通向自由必須經過的挑戰與考驗。果然「歷險」還沒有完,還有即將要來的「歷險」沒有寫在這本書裡。海明威曾經用極其誇張的方式說:所謂「美國現代文學」,就發源於馬克・吐溫的《哈克歷險記》。南方和北方在價值觀念層次上,其實是一直不平等的。
只有南方人能夠真正經驗、真正體會逃亡,以及從逃亡中真正經歷、真正體會什麼是自由。南方古板、落後、粗野、不文明,這樣的形象在北方人心中更是牢不可破。
缺乏對的社會結構,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南方出現貴族生活與貴族文化。他要認真地揭露、描述南方的悲哀,對抗那些作家們對於戰前南方的反覆美化但小說故事仍然是設定在南北戰爭中。代表了一種新的「南方書寫」。
南方古板、落後、粗野、不文明,這樣的形象在北方人心中更是牢不可破。戰前的南方如此美好,卻被戰爭破壞了。微妙的差異提示了這兩本書的創作意圖是不一樣的。果然「歷險」還沒有完,還有即將要來的「歷險」沒有寫在這本書裡。
要擺脫那種一廂情願的美化,而且要冷靜硬心腸地面對真實,才有辦法從「南方經驗」中找出對於人類社會、人類文明具備正面意義的「南方價值」。只有南方人能夠真正經驗、真正體會逃亡,以及從逃亡中真正經歷、真正體會什麼是自由。
馬克・吐溫寫這本書,心中有著明確的對話對象,那是一群內戰之後才在南方崛起的作家。藉由《哈克歷險記》,馬克・吐溫要整理出擺脫「戰敗陣營」自憐自艾的不同南方形象。
《哈克歷險記》卻不是。為什麼這樣說?《哈克歷險記》真的如此重要? 《哈克歷險記》出版於一八八四年,離內戰結束快要二十年了。北方人眼中看到的南方是農業社會,農業加上他們的宗教,帶來了貧窮,物質上的貧窮和精神、文化上的貧窮。缺乏對的社會結構,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南方出現貴族生活與貴族文化。馬克・吐溫特別針對這些人和他們的作品而寫了《哈克歷險記》,他模仿他們動用一種懷舊的語氣回顧戰前的南方,但他要傳達的是很不一樣的時代看法。這兩本書的書名,表面上看起來完全一樣,《湯姆歷險記》和《哈克歷險記》,英文書名乍看下也一樣,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但看得再仔細一點,有個再微小不過的差異,中文翻譯無論如何表現不出來的——一本書名有定冠詞「The」,一本沒有。
這微小的差異,是有意義的。在此誕生了新的「南方書寫」,將那些「戰敗陣營」作家趕到邊緣去,從此遺忘。
對照來看,《哈克歷險記》的性質不一樣。總的來看,北方人比較有優越感,比較有理由瞧不起南方人。
南方和北方在價值觀念層次上,其實是一直不平等的。不過用「續集」的角度看,很容易忽略兩本書之間的重要差異。
寫出來的,是「哈克歷險」的一部分,不等於「哈克歷險」,小於、少於「哈克歷險」。首先是寫出了一份「弔詭的價值」,只有在南方的特殊歷史情境下才有可能出現的價值。馬克・吐溫在這樣的新「南方書寫」中的確寫出了過去其他美國作品中沒有的內容。文:楊照 【美國現代文學的開始:《哈克歷險記》】 擺脫戰敗陰影的全新南方書寫 美國南方教會強調《聖經》記錄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上帝是真理唯一的來源。
早在戰敗之前,南方就已經殘破了。為什麼要逃亡?為了追求自由。
《湯姆歷險記》寫的,是湯姆確切所經驗的那些adventures,所以書名上有定冠詞「The」,湯姆指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冒險。《哈克歷險記》書寫的是更普遍的冒險主題,要探討要挖掘一個人真正最重要的冒險究竟是什麼。
然而在故事上接續《湯姆歷險記》的《哈克歷險記》,卻要比《湯姆歷險記》更「南方」。他要認真地揭露、描述南方的悲哀,對抗那些作家們對於戰前南方的反覆美化。
哈克的冒險,不是一個人獨自進行的,關鍵在於他隨行帶著一個黑人。書中內容和哈克的歷險不是嚴格對應的。例如達爾文的「演化論」,這是必然和《聖經》衝突的新主張、新知識,他們無論如何不願接受。《哈克歷險記》小說結束在什麼地方?在哈克想著下一個冒險的旅程,想著他要到西部去。
固執拒絕科學對《聖經》帶來的挑戰,沒有商量餘地站在《聖經》,尤其是《舊約》的內容這邊,給了南方社會強烈的「反智」性格,更加深了北方人對他們的鄙視。就是北方外來勢力的蠻橫入侵,才使得南方殘破、變形。
沒有「The」,表示哈克有很多冒險經歷,但書中只寫了、記錄了其中一部分。書中內容不足將「哈克歷險」給確定下來,所以不在adventures前面加定冠詞。
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在內戰後以「中西部」的特殊角度,建立了避開南北對立的新美國人形象,南方人可以讀,北方人也可以讀。怎麼會這樣?馬克・吐溫是個對文字極為敏感的人,不會隨手寫下書名,不小心造成這樣的差異。